阿兹敏:喜来登政变前 是慕尤丁保住马哈迪的相位
今年2月,我国发生“喜来登政变”。土团党退出希望联盟后,马哈迪也在2月24日辞去土团党主席及首相职务,希盟政府也随即倒台。
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高级部长阿兹敏指出,前首相敦马哈迪辞职时,希盟陷入了政治危机,如果丹斯里慕尤丁不采取行动,那么其他人可能会赶到皇宫并施压,以便自己能当首相。
“国盟不是后门政府,因为当时(首相职)已经出缺,我当时没有建议说,(若马哈迪不辞职)我们便去敲门,把他撵出去,转由我们进入当家。”
阿兹敏也是贸工部高级部长。他是今年二月底喜来登政变的主角之一,他当时身为公正党署理主席,却背叛公正党,带领隶属自己派系的9个国会议员退党。
他还说,要不是当前国内出现第三波疫情的险情,早于10月间就已举行大选。
喜来登政变导致马哈迪领导的希盟政府倒台,而马哈迪在过程中坚拒跟巫统合作而另组新政府的献议。最终,他在土著团结党的副手,即党主席慕尤丁取而代之,出任新首相,同时协同国阵、伊党和砂盟等组织新的国盟政府。
阿兹敏接受《星报》专访时表示,他们原本计划在今年10月举行大选,但是基于爆发第三波的2019冠病疫情,因而不得不放弃这项计划。
“我们的计划或事情不是这样的。”
阿兹敏声称,马哈迪今年辞去首相职位之前,他们于喜来登政变当天的2月23日,向国家元首提呈了131份的国会议员法定宣誓书。
“其中所有人都提名一个人当首相,即马哈迪。”
“我们竭力确保马哈迪继续担任首相。”
喜来登政变之前,土著团结党乃希盟一员,它在第14届大选前夕加入希盟,成功联手通过选举推翻国阵政权。而希盟当时有协议,即马哈迪在拿到政权后,先出任首相,两年后再交棒安华。
但马哈迪一直拖延交棒安华的承诺,导致两方关系越来越紧绷;2月政变前夕,土著团结党指控,希盟其他成员党试图在一项会议上正式逼宫,导致他们必须反击,保住马哈迪的相位。
他说,在敦马未辞职时,于2月23日的星期日,来自各政党131名国会议员签署的法定声明才被提给王宫,那时候就只提名敦马一个人作为首相人选。
“我们尽全力要确保敦马继续任相。
“那天下午4时我们在他家举行会议,6个政党的领导都一起会谈,包括土团党主席丹斯里慕尤丁、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,沙巴民兴党主席拿督斯里莫哈末沙菲益,伊斯兰党主席拿督斯里阿都哈迪哈旺,砂拉越政党联盟主席拿督斯里阿邦佐哈里,和我。”
“如果慕尤丁没有把握那个短暂的机会,别人就会冲到国家王宫,施压王宫委任他为首相。我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。”
“我和慕尤丁当时有的唯一选择就是离开希盟。”
他与其他9名国会议员随后离开希盟。
他说,党领袖于2月24日再与敦马会面及要求了解那是甚么一回事。
“在一轮商议后,我们重返王宫,敦马随后受委过渡首相。
“2月24日至28日,我们日以继夜地努力争取更多议员支持。可惜的是,直至星期五,敦马未能得到强大及可信服的多数议员的支持。
“因此,我告诉敦马,在民主体制下,你要有足够人数;就算要举行大选,你要有人数;你要掌控国会,也要人数;你要进王宫,也要人数。
“假如你没有足够人数,我们无能为力,而且也没法举行国会,根据联邦宪法,君主只能决定让能获得多数支持者担任首相。
“最后慕尤丁获得多数支持。我们成为新政府,不是通过选举,而是走出政治困局。困局是因为有人辞卸首相职而引起的。
“要是敦马没有呈辞,他依旧是得到多数支持的首相。
阿兹敏也否认国盟是“后门政府”的指控,他说,“元首开门让我们上台,所以我们并非后门政府。”
他也坚持没有抛弃马哈迪而选择了慕尤丁。